以测促教提实效
秋风送爽,学意正浓。9月17日上午,在繁忙有序的教学节奏中,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按照学期既定计划,在树人楼一楼会议室如期开展了内容丰富、聚焦实效的教研活动。本周活动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与学生基础能力训练两方面展开,本次活动以“研备践学明方向,以测促教提实效”为核心,由数学科组副主任林飞云老师主持,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多维度实践活动推动教学优化与学情把控。现将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聚焦起点:一年级备课实践汇报、分享与反思
本周活动的第一环节,由一年级数学何玉香老师围绕《1-5的认知》这一节课,开展备课实践情况专项汇报。何老师以教学实际为切入点,先系统阐述了教学设计思路,再结合课堂落地过程,细致梳理了实践中的亮点与挑战;同时结合学生典型课堂表现,直面低年级教学核心困惑——如学生从“实物具象认知”向“数字抽象概念”过渡存在障碍、以及“如何更精准的创设情景、更高效的利用教具、更科学的设计课堂练习”等问题。

随后林飞云副主任展开细致总结与针对性点评。她首先对何玉香老师的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这份汇报紧紧围绕低段教学痛点,既呈现了真实的课堂实践,又提出了有价值的优化思路,为全体低段数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备课样本”。最后,林飞云老师从两方面阐述了本学期全体数学老师的工作重心,一方面明确要求全体数学教师,在后续备课中需充分依托“全国智慧中小学”平台优质资源,将外部优质素材与本土教学实际结合,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强调“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才能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精准”;另一方面结合教学改革实践鼓励大家:“教学改革初期难免有难度,但只要我们锚定方向、持续深耕,就一定能看到实效。”要求老师们在之后的备课中,多借鉴全国智慧中小学平台的资源,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林飞云老师说:改革很难,特别是最开始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坚持做,就一定会有成效。
最后,林飞云副主任结合本次备课汇报,对全体数学教师提出了兼具指导性与激励性的新期待、新要求。这些期待与要求既为教师们明确了后续备课优化、课堂实践的方向,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深耕教学的动力。相信全体数学教师将以此为契机,在后续教学与教研工作中,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精进专业能力,持续完善自我教学水平,切实将教研收获转化为提升课堂质量的实效。

二、共研案例:《厘米的认识》教学视频观摩研讨

第二节课时间,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全国智慧中小学平台上《厘米的认识》一课的优秀教学案例视频。该视频展现了一节生动、操作性强的长度单位概念建立课。教师们认真观看,并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展开了热烈讨论。研讨的焦点集中在该课例中如何利用实物感知、实践活动(如通过用手指多次的笔划来感知1厘米这一长度)以及清晰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表象和正确的度量意识。老师们普遍认为,案例中体现的“做中学”、“情境体验”等教学策略对改进我们的概念教学、突破相关教学难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实操价值。这次集体观摩研讨有效促进了教师对“量感”培养方法的深入思考和实践策略的积累。
三、以练促学:年级计算检测有序开展
计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本周,各年级遵照教研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教学进度和阶段性目标,开展了本学期的首次常规计算能力检测。各备课组精心设计检测内容,题型兼顾基础性和适用性,涵盖了口算、竖式计算、简便运算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诊断学生对近期所学计算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算速度及准确性。


通过本次计算检测,涌现出一批计算准确、思路清晰、表现优异的同学。为肯定学生努力、激励学习热情,年级于本周内对在本次计算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特别是获得满分的学生,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计算小能手”奖状、发放代表步步高升的甘蔗等),这些榜样力量极大鼓舞了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本周的教研活动,既有对教学起点的深入研讨与经验交流,又有对成熟课例的学习与反思,更结合了学生基础能力的常态化检测与反馈,充分体现了教研活动扎根课堂、服务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宗旨。全体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凝心聚力,为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期待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文城中心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能持续碰撞智慧火花,共同书写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