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促提升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
为促进海南教育均衡发展,秉持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理念,各市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海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国培计划(2024)”——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民族地区(文昌帮扶五指山)培训项目。
本项目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海南师范大学承办,于2024年12月13日启动,帮扶学校和被帮扶学校团队分两次(第一次:2024年12月13日—15日;第二次:2025年1月10日—13日;)进行集中培训。
(一)开班仪式
2024年12月15日9时,培训项目的开班仪式在海南师范大学田家炳二楼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由海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福祥主持。
第一项:领导致辞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兹举为本次活动致辞,他指出一对一精准帮扶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需要坚守与创新共生。
第二项:学员代表发言
来自文昌市第三小学的钟前老师做为学员代表上台发言,他代表文昌市帮扶学校团队郑重表态,定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
第三项:市县签约
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主任王敏同志和保亭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王德忠同志代表所在单位签约,文昌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赵娜同志和五指山市教育局培训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罗明宇同志代表所在单位签约。
第四项:被帮扶市县代表发言
保亭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王德栋代表被帮扶市县发言。他期待通过本次帮扶活动,提高保亭县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老师们的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升。
第五项:领导讲话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振华做重要讲话。
陈厅长指出我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然而农村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等等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本次精准帮扶项目临高县的培训项目,就是为了切实提升所帮扶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对于做好本项目,陈厅长提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各方责任,增强帮扶合力。二是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提升帮扶品质。三是要牢记海南特色印记,总结海南经验,打造海南模式。
(二)专题讲座
时间:2024年12月14日上午
专家:潘华莉(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校长)
主题:《铸牢常规根基,赋能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年12月14日下午
授课专家:陆炳荣(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校党委书记、校长)
授课主题:《新时代呼唤新型教师》
时间:2024年12月15日上午
专家:胡明(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主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4年12月15日下午
专家:胡明(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主题:《如何促进深度学习: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5年1月11日上午
专家:陈文华(海口市第十一小学正高级教师)
主题:《携手共进同发展,结对帮扶促提升——国培计划“一对一”精准实施策略》
时间:2025年1月11日下午
专家:李晶晶(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主题:《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时间:2025年1月13日上午
专家:王甘(海口市海景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主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功能应用》
(三)学习心得
在充实的课程学习后,老师们并未停歇探索的脚步,而是趁热打铁,积极梳理所学所思,将内心的感悟化作一篇篇真挚的心得。
每一篇心得体会都是老师们努力学习的见证,彰显着对教育的尊重与追求,更凝聚着积极进取、不懈追求自我提升的精神力量,如繁星点点,照亮了彼此的学习之路,也为这段学习历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两次集中培训活动,是教育精神的洗礼,是教育理念的碰撞。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将所学所思所获统统装入行囊,齐心协力携手共进,高质量完成精准帮扶活动,共同促进海南教育均衡发展。
微风浅奏,绿草如茵。在这温情洋溢,诗意渐浓的三月,文昌市文城中心指导团队由文昌市教育培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林夏宇和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王轩校长带队,于3月4日—5日走进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开展入校诊断活动。
第一项 参观校园文化
在王海东校长和李旭臻副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指导团队依次参观了校园文化景观,以及各个功能室,包括阅览室、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电脑室、科学实验室、少先队室,还欣赏了教室走廊文化。
第二项 校长汇报校情
由番阳中心学校王海东校长进行汇报。汇报中,王校长围绕学校历史、办学思想、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办学特色等方面展开,系统梳理了本校的优势与现存问题,全面呈现学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挑战。
第三项 聚焦校本研修
由高方玉教研员就校本研修进行汇报。高主任的讲座紧密围绕三大关键板块展开:在管理模式上,推行规范管理与分层负责制,明确各层级职责,提升管理效能;面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秉持基于问题解决的理念,深度聚焦课堂改革,力求提升教学质量;在教研方式上,积极开展联动教研,促进校际、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并持续推动创新,为校本研修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学校课程管理与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汇报中,帮扶团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以及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四项 随堂听课
教学的主战场在于课堂,为了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帮扶团队精心深入到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这三个核心学科的课堂一线,积极参与听课活动。在听课期间,帮扶团队成员们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地记录下每位教师的教学流程、学生的课堂互动表现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与实际执行情况。
第五项 诊断反馈交流
课程结束后,帮扶团队迅速集结,组织了一场集中而深入的评课与反馈会议,分科组与授课教师们进行了直接而坦诚的面对面沟通交流。
在评课过程中,帮扶团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文昌市教育培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林夏宇指出:
1.上课前教师首先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提醒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并为学生学习准备相应的学具与教具,确保教学流程的顺畅进行。
2.针对单纯计算环节,不仅关注算理与算法的精准传授,更重视学习情境的巧妙创设,旨在通过情境引导,加深学生对计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3.特别提出“让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教学理念,这一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观察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4.课堂上教师要调整教学节奏,不要讲得过多,给予学生更多思考与表达空间。同时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第六项 下阶段工作安排
在此次深入的进校诊断过程中,双方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密切交流、深度探讨,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切实拉近了两所学校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番阳中心学校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的全面诊断分析,精准找出了现存的问题与挑战,为后续一对一帮扶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坚实依据,为实现帮扶目标、推动番阳中心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跟岗学习(第一次)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基地学校)与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被帮扶学校)携手开展“国培计划(2024)一对一精准帮扶”系列研修活动。自3月10日起,双方通过多维跟岗学习、集体备课研讨、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等六大主题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一)多维跟岗,共研教学新路径
3月10日,五指山番阳中心学校跟岗学习团队走进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参与升旗仪式,参观校园并观摩主题班会、课堂常规活动。王轩校长以《课程引领促成长,载德立身以修远》为题,向番阳团队介绍文城教育“1802”育才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德育室主任邢莲瑜以《以行为养成为基,以责任教育为魂》为题介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另外,两校教师通过公开课展示、交流研讨,共探识字写字教学新方法。王玉琼老师的《树和喜鹊》以趣味识字和朗读指导见长,林春妹老师的《中国美食》则通过生活化任务设计渗透健康饮食理念,两节课均获高度评价。
(二)集体备课,双师协同提质效
3月11日,文城中心小学开展“双师协同,三备二磨”集体备课活动。吴娇芳主任介绍“个人钻研+集体智慧”的闭环教研模式,许雪莉老师以三年级古诗单元为例,分享单元整体备课经验。番阳团队教师深入各年级组参与研讨,并在随堂听课中学习翁文雅、陈小瑜等教师的示范课,感受多媒体资源与情境教学融合的魅力。
(三)任务驱动,创新课堂促发展
3月12日,活动聚焦“任务驱动教学法”。文昌市候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宗胤作专题讲座,解析任务设计要点。林明艳老师执教《黄继光》,通过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展现任务驱动课堂的活力。教师们围绕实际教学问题展开圆桌研讨,共同优化教学路径。
(四)诗词教学,弘扬经典润心田
3月13日至14日,活动以“任务驱动下古诗词情境化教学”为主题。陈小瑜、陈小燕、翁文雅、周小姑四位教师分别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石灰吟》《元日》《清明》,通过视频、地图、角色扮演等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韵律与文化的感悟。评课环节中,教师们提出“增加互动形式”“强化情境体验”等建议,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新思路。
(五)经验共享,共筑育人同心圆
在班主任工作与校本教研专题活动中,吴娇芳主任汇报学校教研成果,张秋妹、陈樱两位班主任分享“以爱育人”的班级管理经验,强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化发展。王轩校长总结指出,班主任需走进学生心灵,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凝聚家校共育合力。
汇智聚力担使命,携手奋进新征程。此次“国培计划”系列活动以精准帮扶为纽带,通过课堂实践、理论研讨、经验共享,促进两校教师教学理念与技能的全面提升。下周,跟岗学习活动继续有序开展,双方将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持续深化合作。
为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基地学校)与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被帮扶学校)于3月17日至21日持续开展“国培计划(2024)一对一精准帮扶”系列活动。通过多维教研、课堂实践及经验共享,进一步推动两校教育协同发展。
(一)文化浸润,共筑教育根基
3月17日一大早,番阳中心学校跟岗学习团队走进文城中心小学,参与庄严的升旗仪式,感受“仪式教育”的思政力量。王轩校长带领跟岗教师参观校园特色场所,如“红领巾小农场”“读书驿站”等,生动诠释“载德立身,创新修远”的办学理念。
下午,王轩校长的讲座《课程引领促成长,载德立身以修远》,展示了文城教育“1802”育才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李莹教导的数学微报告《乘“研”之风,展“数”之美》展现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此外,一年级学生整齐的课前准备和规范书写,彰显了“习惯养成教育”的显著成效。
(二)德育与学科融合,创新课堂实践
3月18日,两校教师聚焦德育与学科融合。苏锦玲老师的道法课《大家的“朋友”》通过“公共设施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张玉琳老师以“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内化规则意识。数学课堂则分层推进,韩璐老师的“数字探险家”童趣盎然,彭青苗副校长的《比例的意义》通过分组计算揭示数学规律。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围绕“核心素养落地”展开头脑风暴,并在数学实践课《探索图形》中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三)教研深耕,团队协作提质效
3月19日,数学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符春组长介绍“双师协同,三备二磨”教研模式,史方蕾老师深度解读教材《口算乘法1》,教师们分组打磨教学细节。符苗老师的《复式统计表》示范课展示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活动强调团队协作与精准教研,为教学实践注入新思路。
(四)错题研讨,优化教学策略
3月20日,两校教师观摩李青云、王小儿老师的数学公开课,探讨口算乘法与混合运算的教学方法。下午的校本教研中,黄德意、符春等教师分享错题收集经验,通过分析学生常见错误优化教学策略。讲题训练环节,教师们模拟课堂讲解,提升解题与表达能力,助力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五)趣味数学,点亮思维之光
3月21日,黄德意老师的《鸡兔同笼》以古题新解激发探索热情,学生通过画图、假设破解千年难题;黄梅媚老师的《鸽巢问题》从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数学原理。课后研讨中,彭青苗副校长强调“教育是双向奔赴的旅程”,教师成长为学生幸福奠基。
此次系列活动以“精准帮扶”为纽带,通过课堂展示、教研研讨、经验共享,促进两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与番阳中心学校将继续深化合作,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共同成长。
为了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与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一对一帮扶之旅。2025年3月26日—28日,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专家团队莅临番阳中心学校开展送教入校活动。此次送教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专题讲座、同课异构、古诗教学展示以及深入的教学研讨等多个环节,旨在全方位助力番阳中心学校提升教学水平。
(一)专家引领明方向
3月26日下午,由文昌市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小学数学教研员林夏宇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让备课、上课与复习形成合力》系统梳理教学评一致性实施路径,助力理论落地,给老师们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以及复习等方面为老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现场互动热烈,思维碰撞,收获满满。
3月27日上午,由文昌市黄宗胤候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宗胤进行专题讲座——《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讲座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阐述:1.为什么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2.编写学习任务单依据的一些基本要素。3.在教学中如何正确编写学习任务单。任务驱动模式打破“教师主讲”的传统模式,提出“真实性、挑战性、持续性”三大设计原则,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重要的是它能改变教师的“满堂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主动学习者。
3月28日上午,本次专题讲座由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教研主任主吴娇芳主讲,题为《任务驱动促探究,情境浸润品诗心——小学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吴主任深度解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针对传统教学重背诵轻理解的现状,吴老师提出“情境化教学”理念,通过五大策略让诗词学习活起来。
(二)同课异构展风采
1.课题: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
五指山番阳中心学校坟家琴老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猜谜语”“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找朋友”“分类游戏”“学习整理书包”等活动,小组间积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生活技能训练融入趣味活动。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张玉琳老师:创设熊大闯关情境,以闯关为主线设计三大体验活动“找伙伴”“找东西”“整理比赛”等,环环紧扣主题,通过视频示范和整理比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强化“分类整理”的实操能力,还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日常生活,体现生活教育理念。
2.课题:三年级下册数学《年 月 日》
3月27日下午,帮扶学校符春老师和被帮扶学校刘海江老师围绕同一课题《年 月 日》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两节课都巧妙运用日历、节日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时间概念,从“观察→发现→总结→应用”层层递进,重点突出大小月的规律。两节课各具特色,各有春秋,均高效达成目标,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为后续时间单位的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3.课题: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从军行》
第一节课执教者:五指山番阳中心学校曹丽英老师
第二节课执教者: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张秋妹老师
同样的课程,同样的目标,但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策略,各展教学风采,同样精彩。
(三)古诗教学焕新彩
3月27日下午,来自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的吴娇芳老师在六(1)班教室开展古诗词教学,执教课题为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竹石》。教学中,吴娇芳老师采用“导入——朗读——感知——拓展”的四步递进式结构,从文本理解到情感升华,逻辑层层深入。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可视化手段以及多维度品读策略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托物言志的深层内涵,体现了新课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要求,通过“物——人——己”的三维解读路径,实现古诗教学的立体化,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了创新范式。
(四)交流研讨促提升
课后,两校教师团队齐聚会议室,围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师生互动等维度,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研讨。在研讨过程中,双方既对授课教师的教学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也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这些交流成果,为两校教师团队提升教学水平筑牢了专业根基,有力地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携手共进谱新篇
活动最后,由两校的校长做总结性发言。
王海东校长真诚地感谢文城团队在帮扶中倾囊相授教育理念与方法,点赞文城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以及对番阳教育的激励作用,祝愿两校友谊长存。
王轩校长则回应番阳教职工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同样触动文城团队,强调教育是双向奔赴的,既肯定番阳在教学转变中的努力,也期待未来持续交流,深化合作、拓宽沟通渠道,共享资源经验,携手前行共谱教育新篇章。
至此,国培计划(2024)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活动——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对五指山番阳中心学校的结对帮扶之行圆满画上句号,但教育之路,永无止境,教育者始终在探索与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此次帮扶活动,恰似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双方教师尽情展现教学智慧。他们巧妙运用任务驱动、情境化教学等前沿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活力,成功赋能课堂变革。真正的帮扶,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是点燃教师内心深处对教学探索的熊熊火焰,助力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独具一格、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
此次帮扶活动,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和五指山番阳中心学校,更串联起教育的无限希望与美好未来。展望未来,两校将秉持初心,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交流维度,持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共同书写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