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为先 师风为本】涵养师德守底线 潜心育人映初心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2-11  打印本页

涵养师德守底线

潜心育人映初心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代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责任,兴国必先强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什么是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和言行举止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公正无私的品质,以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等具体行为。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成长,同时也是教育事业成功的关键。

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1. 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2. 促进学生成长: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格,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4.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那么,新时代的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拥有“四有”本领,当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

四有好老师

1.有理想信念

教师应坚定信仰,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2.有道德情操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坚守职业道德,维护教育的纯洁性。   

3.有扎实学识

要引导教师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党情、国情、社情的认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服务,在服务中提高。

4.有仁爱之心

教师应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四个引路人

1.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锤炼品格,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让学生不仅当一名合格公民,更要当一名优秀的炎黄子孙。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重品格的锤炼。

2.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学识,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又能教给学生方法,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么学,还要引导学生不厌学,精益求精地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     

3.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新行为,允许并包容学生在创新时犯错,学会创造性地思考和实践,力争成为创新型人才。一个的老师要敢于让学生超越自己,要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是每位教师应尽的教育职责。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要有大格局、大视野,不能仅仅思考自己,更要“达则兼济天下”。在老师的教育下,每个学生都有责任感,都有使命感,都有国家的荣誉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有相统一

1.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师教学活动应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等,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比纯粹说教更有说服力。

3.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矩相统一:秉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研究学术问题,开展科研活动,规范课堂讲授等

4.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教师应沉下心认真研究教授的课程,同时以国家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在实践中吸取养分、丰富思想,反馈到教书育人中。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方向、提供遵循。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我们办教育,就是要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讲话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2021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

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2025年,做更好的自己

重温教师誓词

教师誓词: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精业善道,淡泊名利,廉洁从教。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为民族复兴,广育英才。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师德师风建设,这是一项既漫长又崇高的使命,它如同雕琢灵魂的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无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携手并肩,共同耕耘。在这条光荣而艰巨的道路上,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灯塔,肩负着塑造未来、点亮希望的神圣职责。

因此,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和不可动摇的决心,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这伟大的征程中,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只为构建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而不懈奋斗。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的春天将更加绚烂多彩,孩子们的笑容将更加灿烂夺目,而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