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伴随着欢声笑语,又到了喜迎元旦的时节!元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年的开端,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加深对元旦的认识和了解,小编准备了一些关于元旦的小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元旦的由来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也即是万物的开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指的是每年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尽管“元旦”一词与新年有着悠长的历史渊源。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夏历正月初一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从此,元旦便成为了全国人民的欢喜节日,至今已有74年的历史。
元旦的传说
在4000多年前,在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百姓爱戴。尧的儿子不成大器,于是,他把“天子”的皇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了。”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在我国历史上,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中,“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意思是:颛顼下了孟夏正月,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为元旦,这里的颛帝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颛顼。
元旦的风俗习惯
在古代,历代王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时的情景。
在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很简单了。基本上都是以庆祝的方式来过的,如开个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和亲朋好友一起开开心心得度过这一天。
元旦吃什么
1.吃鱼
鱼昭示新年财源广进,糖醋鲤鱼吃起来甜而不腻,滑而不涩,昭示着日子甜甜蜜蜜,平平稳稳,作为元旦的压轴菜最是适合不过了。
2.吃糍粑、年糕
南方部分地区有元旦新年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感软糯,不仅好吃,寓意也特别好,取其“年年高”之意。除了年糕之外,有的地区还会在元旦新年这天吃糍粑,这两种食物都是糯米为主要食材来制作的,口感软糯香甜,好吃解馋寓意也好。
3.吃饺子
对于北方人来说,冬至过年吃饺子,为什么元旦也要吃饺子呢?饺子旧称角子,又称扁食,远在2000年前三国时代就已经诞生了。饺子的含义取辞旧迎新之意,新历年吃顿饺子,希望来年学业有成,生意兴隆,团团圆圆保平安。
4.吃汤圆
新年伊始吃汤圆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汤圆因为是圆形的,所以象征着阖家团圆以及亲人团聚,和睦幸福,在很多重大的节日都有吃汤圆的习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传统节日承载着华夏5000年文明的光辉历史,也继承了古人的智慧结晶,鞭策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节日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也蕴含着中国人民的包容,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巨大社会意义和价值。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更精彩的人生!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