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智慧 点亮课堂——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数学组六年级集体备课展示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4-12-25  打印本页

融合智慧

点亮课堂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绘青春。课堂永远是教育的主阵地,强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旋律。11月20日上午,为促进文城中心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全体数学老师在树人楼多媒体教室开展了教研活动。

备课篇

授课老师们在观看智慧中小学平台精品课,开始各抒己见,一次次修改,分工合作深入挖掘教材,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最后达成共识。共同备课,展示他们娴熟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上课篇

首先,由黄妙景老师进行教学展示,黄老师通过引导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提炼“百分数”。

接下来,黄老师将数学学习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在百分数的认识知识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认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囗动手的能力。 

整节课说理清晰,不含糊,且各环节之间连接非常自然,过渡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引出百分数之前,学生把表中得出的分数都化成分数,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便于比较。举生活中的例子淡水含量、牛肉质量百分比、学生的出勤率等,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使学生能较好地结合身边的数学,学习书中的数学,进一步深度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第二节由我们经验丰富的彭青苗副校长进行教学展示,展示的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彭校长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结合情境,理解意义;对比辨析,突破难点;深入研讨,感悟本质;回顾总结,畅谈收获;板书设计,凸显重点这六个环节开展教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百分数,目的是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引导学生理解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看、思、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辨析中加深理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彭校长以饱满的热情和亲和力,迅速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孩子们主动思考、大胆发言。

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老师对课堂节奏把握恰当,张弛有度。教学设计内容丰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动形象的示例,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对号入座,请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是一节真实而扎实的课,新理念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引导到位,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认真倾听及时点拔,引导关键处进行了强调,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第二环节  (分析与点评)

美丽大方的王春菊老师对以上两节课进行评析。

展示课经验丰富的黄梅媚老师对以上两节课进行点评,黄老师说 :这两课上得扎实有效,可以说是“实”中求“动”,“动”中有“新”,“新”中“务实”,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上注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本课是一节概念课,老师生活中常见的电脑格式化进程和衣服标牌等来引入课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百分数在实际生产、工作、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对概念的理解落到实处,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巧妙无痕的,生成是精妙自然的。老师注重学生对于百分数概念的理解过程,机智地运用学生的迁移,诱发学生自觉地体会、概括,使学生的认识逐步靠近准确的概念。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扶放结合,详略得当,层次感较强。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读写的练习,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百分数不能大于100%,什么情况下可以大于100%。并安排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对比练习,通过练习小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语言简练:教师语言简练、干脆利落,并能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较好地调控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总之,整体看来,两节课的教学都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课后,所有听课的老师们,一致高度赞扬了两位老师在这次展示课中,充分学习、利用智慧中小学平台中的精品课授课,创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彭校长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回答错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尊重和关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次的集体研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

第三环节(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两位教师授课后的反思。

黄妙景老师反思:在《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百分数现象,如衣服标签、电脑安装程序的百分比等,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时,我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此外,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彭校长《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借助生活中的百分数,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百分数,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同时,还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深刻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内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借助情境素材,让学生在比较中生疑,在争辩中明晰,从而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数量,从而比较分辨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点。

在练习巩固环节,设计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及优越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教学过程中学生归纳总结环节做得还不够,教师即时引导还不够恰当。课堂生成资源还利用不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城中心小学